高校“形势与政策” 课教学要点(2023 年下辑)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2023 年下辑)》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 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时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帮助大员工全面了解国内外最新形 势,深入理解党中央最新重大决策部署,我部研制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 学要点(2023 年下辑》,同时作为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竞赛单元“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依据。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各地各高校要指导教师及时将新时代伟大变革转化为教学案例,组织思政课教师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和教学展示活动,切实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增强上情下达、解疑释惑的时效性,为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和意识形态安全发挥更加积极有力的作用 。

教育部办公厅

2023921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 (2023 年下辑)

202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大员工关注的国内外形势和社会热点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宣讲政策、解疑释惑、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引导大员工认识新时代,紧跟国家发展步伐,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2023 年下半年,将要召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这是推动落实二十大确定的战略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推动全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2023年秋季学期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中,一是引导员工关注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进程,及时了解全会公报等重要会议成果,深刻认识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重大理论判断、重大目标任务,引导员工全面掌握全会精神。二是引导员工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三中全会的主题,深刻理解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 要历史地位和重大现实意义,从整体上进一步加深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领会。三是引导员工结合实际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潮流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青春之力砥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二、正确看待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优势

1.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如何?存在哪些困难及其原因?

2023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靠前协同发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经济发展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与此同时,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依然面临着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等困难和挑战。从外部原因看,美国对中国筑墙设垒、脱钩断 链的逆全球化行为有增无减,在传统贸易、多边出口管制、半导体全球供应、清洁能源技术、 新兴技术标准制定等方面加速“去中国化”,导致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经济发展外部环境面临更大挑战;从内部原因看,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提升的特定阶段,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要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战略性有利条件和发展优势?

战略性有利条件主要包括五个: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 显著优势,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发展优势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善的供给优势,勤劳智慧的广大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力优势等。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3.2023 年下半年经济工作重点有哪些?

一是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二是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培育壮大新动能;三是以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四是坚持“两个毫 不动摇”,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帮助企业恢复元气;五是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 外开放;六是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统筹做好中小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改革工作;七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稳定农民工等重 点群体就业。教学中,要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7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员工全面客观辩证看待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既要看到短期内经济回升向好所面临的内外挑战,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也要保持定力,坚定信心,看到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坚信中国经济发展的光明前景,坚决支持我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和大国战略博弈中的各项战略举措。

三、树立正确的大员工就业观和择业观

1.如何看待大员工“就业难”问题?

一是就业人数规模创历史新高。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 1158 万人,同比增加 82 万人,2022年还有一些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也给就业市场带来叠加压力和挑战。二是客观就业形势严峻。疫情导致的经济下行压力,经济发展修复向好仍然需要一定时间,部分行业和企业面临经营困难,导致就业需求不旺。三是存量就业结构性矛盾加剧。一些传统行业和低技能岗位面临淘汰或转型压力,而新兴行业和高技能岗位又缺乏合适匹配的人才,企业招工难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矛盾并存。四是就业主体观念发生转变。大员工就业心态发生变化,就业选择更加倾向“求稳定”,一些体制内的就业岗位备受青睐、竞争激烈,加剧就业难态势。

2.对就业前景的信心何来?

当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经济政策,随着经济回升转暖特别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为大员工提供更多就业选择。新时代大员工要善于结合国家长期发展大势,既正视当前就业难问题,更着眼未来谋划自身职业选择,让美好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奋斗、绽放。

3.党和政府促进大员工就业的政策举措有哪些?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心大员工的就业问题。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决策部署,教育部实施“2023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开展“2023 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促进并重。充分发挥政策性岗位稳就业作用,提出公共部门稳岗扩岗行动,要求积极稳定机关事业单位 招录(聘)规模,适当增加“三支一扶”、农村特岗教师、大员工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科研助理岗位招聘人数,支持推进实施“城乡社区专项计划”“村医专项计划”。发挥国有企业示范作用,办好第四季“国聘行动”。这一系列政策安排,最大限度地为大员工就业提供了支 持保障。 教学中,要引导员工结合国内外客观条件变化,科学理性看待当前“就业难”问题,对 就业形势保持清醒和冷静。一是我国人才市场供需存在“错配”现象,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 的一些高技能型岗位普遍面临人才短缺问题,而传统行业低技能岗位却人满为患,就业的关键还是在于毕业生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质。二是大员工求职趋于求稳,随着经济发展不 确定性增多,一些毕业生只盯着大城市、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导致就业渠道不够通畅,要 引导员工端正就业心态、树立正确择业观。三是慢就业缓就业现象增加,一些家庭允许孩子毕业后慢慢找工作,要谨防“慢就业”变成“不就业”或“躺平”。

四、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地位作用

1.为什么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提出更高定位和更高要求?

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状况,是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关键指标,一个现代 化强国必须具有发达的教育、领先的科技、高素质的人才。近年来,美西方一些国家疯狂对我国高技术研发、高技术企业进行极限封锁和打压,借“国家安全”名义限制中国员工获得 STEM 专业(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职工签证,不断升级对华芯片制裁,实施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投资限制等,阻碍我国教育、科技、人才建设发展。国内外形势的急剧变化,更加突显了教育、科技、人才的战略地位和极端重要性。面对新形势,党的二十大作出加快 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决策,不断夯实教育、科技、人才对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引领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2.我国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现状如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时代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方面,我国目前 的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科技方面,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显示,我国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11位;人才方面,我国2021年研发人员的总量是2012年的1.7倍,居世界首位。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国还面临基础研究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顶尖人才和团队匮乏、新型科技领域的机构平台前瞻性布局不足、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和开放共享水平还需提高等不少困难和问题。面对新挑战,我国必须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3.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

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必须尽快实现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系统性跃升和质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4.为什么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当今世界,依靠要素成本优势驱动、大量投入资源和消耗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我国能否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美西方一些国家在高端芯片、科学试验用仪器设备、化学制剂等关键核心技术,以及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空天科技等前沿领域,对中国高科技产业不遗余力地打压。面对不利形势,必须明确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必须丢掉幻想、正视现实,积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成长空间、关键着力点和主要支撑体系。

5.为什么要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

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而人才竞争首先是人才培养能力的竞争。当今世界围 绕科技制高点的人才竞争不断加剧,谁在人才竞争中占据优势,谁就能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面对美西方一些国家在科技和人才上不断加大对我国的遏制和打压,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面向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培养卓越人才,全面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养、教育、使用,不断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6.大员工怎样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作贡献?

大员工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科技、人才队伍的后备军,年轻一代成为奋力拼搏、 振兴中华的一代,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充满希望。当前,美西方一些国家对于可能威 胁到自身战略优势地位的国家采取各种打压措施,特别是在遏制和封杀中国高科技发展方面 无所不用其极。青年学子既要做国家发展的见证者、受益者,更要做强国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要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发奋图强,勇攀高峰,科技报国,奉献民族复兴。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员工充分认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要紧密结合我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引导员工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确立一生奋斗的目标方向,努力绽放青春光彩。

五、深刻认识国家安全总体形势

1.我国国家安全面临怎样复杂严峻的形势?

当前,我国面临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维护国家安全的复杂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国土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 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军事安全,网络、人工智能、数据安全,核安全,生物、太空、 深海、极地安全,海外利益等各个领域风险挑战不断累积,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必 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 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2.为什么要突出强调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

政治安全的核心是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和现实也反复证明,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往往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缺口,先从搞乱人们思想入手,思想防线一旦攻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因此,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始 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必须坚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3.如何看待我国金融安全形势和应对金融风险举措?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进入新时代,我国金融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金融业保持快速发展,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金融服务普惠性增强,金融改革有序推进,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同时,金融发展也可能带来金融风险,近年来房地产、信托、虚拟货币等多个投资领域接连“爆雷”,尤其是全球范围内美国利用美元霸权及它所控制的金融系统收割全世界财富,转嫁金融危机,不断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对我国金融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必须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 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这是我国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4.如何看待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 代化。新时代新征程,网信事业的重要地位作用日益凸显。一方面,网络化、信息化、数字 化极大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网络诈骗、信息窃取、隐私泄露、恶意攻击等问题 层出不穷,尤其美西方一些国家频频发动网络攻击,成为威胁我国网络安全的最大外部力量。 必须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坚持党管互联网,坚持网信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治网之道,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坚持筑牢国家 网络安全屏障,坚持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坚持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坚持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坚持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网信工作队伍。

5.维护国家安全,大员工应该怎样做?

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大员工一直是敌对势力关注和渗透的重点群体, 必须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和能力,筑牢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一要清醒认识国家安全面临的复杂形势,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捍卫国家利益。二要增强警惕防范意识,针对一些境外组织利用各种隐蔽性手段拉拢、诱骗、策反 大员工从事间谍活动的新动向,大员工要认真参加保密教育和法治教育,提高反间谍意识和能力。三要增强斗争精神,面对重大风险、强大对手,不能得“软骨病”、患“恐惧症”,要掌握发现、识别、判断、应对安全风险的能力和本领。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引导员工正确分析和看待现阶段国家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充分认识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意义;引导员工把 握和理解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重点领域安全;引导员工自觉增强防范意识,提高应对风险挑战能力,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生动实践。

六、坚决拥护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

1.如何理解处理两岸关系的复杂性?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了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牢牢把握了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但也要看到,台海形势复杂严峻,处理两岸关系殊为不易。一方面,美日等国际反华势力意欲将台湾问题“国际化”,以各种形式包庇纵容“台独”分子;另一方面,台湾岛内政治势力搞“去中国化”的渐进式“台独”,企图切割台湾与中华文化的连接,淡化台湾和祖国大陆之间的关系,导致不少台湾民众特别是青年一代的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异化错位。两岸同胞血脉相连,这既是解决台海问题的基础和优势,也使得我们处理一些问题顾虑更多、政策制定更为复杂。

2.如何认识围绕台海问题的大国博弈?

台湾问题是中美两国关系中绕不开的结,美国大搞“以台制华”,支持纵容“台独”,加剧台海局势紧张,从持续售台武器,把台湾变成“地雷岛”“弹药库”,再到制定所谓“撤侨”计划,不断挑衅我国主权,冲击台湾问题底线,使得台海存在战争一触即发的风险。必须加 强对美斗争,让美国清醒认识到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同时,要贯彻中央对台工作总方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实质上,台湾不过是美国“以台制华”的棋子,也随时会变成“弃子”,我们有 驾驭复杂局面、战胜风险挑战的综合实力和必胜信心,完全有能力推动祖国统一大业阔步前 进。

3.为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大员工应该怎样做?

大员工要坚守支持和追求国家统一的民族大义,锤炼过硬本领,努力成为推动两岸关系 发展、实现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一要把握历史大势,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 坚定祖国完全统一的信心。二要坚决拥护党中央提出的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反对一切危害祖国统一的言论与行为。三要时刻对“台独”分裂行径和外部势力干涉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准备将自身所长贡献于祖国 统一的正义事业。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等,引导员工深入理解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引导员工深入理解台湾问题虽然复杂多变,但祖国完全统一的时和势始终在我们这一边,坚信祖国必须统一、必然统一;引导员工坚定反“独”促统,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贡献青春力量。

七、科学认识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

1.“三个之变”变的是什么?

世界之变,主要是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不断发展,改变了美西方一些国家几百年来在世界经济版图上占据的主导地位,世界经济中心迎来“东升西降”的重要拐点;随着国际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全球 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以美国“一家独大”的单极世界向协同共治的多极世界转变,世界进入大动荡期。时代之变,主要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革命性进步,特别是数智技术的发展,推动人类进入数智文明时代。今天的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但各种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思潮抬头,逆全球化态势明显上升。历史之 变,主要是两种社会制度在历史演进中正在发生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取得巨大成功,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蓬勃活力。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和较量,更加清晰地验证了社会主义是人类发展的大方向。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开辟了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也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新选择。

2.中国如何应对“三个之变”?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关键要看我们是否有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信心和决心不会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诚意和善意不会变。 一是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坚持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把国家和民族 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变局中赢得主 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二是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走和平 发展道路,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 则,积极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三是以斗争精神争取历史主动。面对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越是风险挑战迫近,越需要发扬斗争精神,才能化危为机、防范化解风险、拓展发展空间,把握历史主动。

3.“三个之变”给大员工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世界变局越是复杂深刻,青年人干事创业的舞台越是广阔。面对“三个之变”,既要看到“危”更要看到“机”,既要看到“变”更要看到“不变”,“两个确立”是我们应对新征程上各种风险挑战、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新时代大员工要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站在人类历史正确的一边,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坚定目标、知重负重,只要我们始终保持不怕变的战略定力,始终保持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的斗争精神,就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教学中,要从历史和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和国外相结合的维度,引导员工认识“三个之变”的深层原因、深刻内涵、深远影响,把握世界发展和人类安全的大逻辑,了解中国 应对“三个之变”的战略方针,深刻领会以“确定之中国”为“不确定之世界”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的大国担当。

八、乌克兰危机的深远影响及中国主张

1.乌克兰危机将如何演化?

乌克兰危机已持续一年多时间,影响不断外溢,延伸至国家地区间的政治、经济、文化 博弈,加剧世界格局演变,推动国际战略力量和格局进行深度调整。目前,俄乌战场情况呈 现僵持状态,对于瓦格纳“兵变”、克里米亚大桥被炸等轰动事件,双方各执一词,战局扑 朔迷离,俄乌两国首都均遭到大规模自杀式无人机袭击,战事已引向双方核心区域。由于双方均不具备在战场速胜的条件,俄乌久战不和,不仅造成乌克兰人民家园破碎,也成为消耗 俄罗斯实力的长期“出血点”。乌克兰危机延宕至今,主要根源在于北约持续东扩和美国拱火,是欧洲深层次安全矛盾长期累积、不断演进的结果。在美国主导下,北约持续向乌克兰输送武器装备,提供人员培训与情报支持,对俄罗斯的制裁从科技封锁、经济断供到冻结没 收俄央行和公民海外资产,不断给这场危机火上浇油。同时,美西方一些国家利用话语霸权,对俄罗斯捂嘴“噤声”,塑造反俄“政治正确”,妄图彻底扼杀俄罗斯发展潜力和国计民生。

2.乌克兰危机对世界格局产生哪些影响?

作为冷战结束以来最大的地缘政治事件,乌克兰危机加剧了世界格局演变,推动国际战 略力量和格局加速深度调整。从全球影响来看,这一危机加剧了国际政治的集团对抗和阵营 对立,增大了大国之间高强度对抗风险。美西方一些国家对俄罗斯极限制裁,破坏国际贸易 规则,增大国际债务和金融领域风险,造成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断裂,加剧世界能源和粮食危 机,令经济全球化遭受历史性重创。从地缘政治来看,乌克兰危机让北约摆脱“脑死亡”,进一步固化美欧捆绑一致对俄态势,欧俄经贸合作彻底破裂、政治合作冻结,对抗取代合作 成为欧俄关系的主基调,欧洲陷入长久地缘政治冲突漩涡,使欧洲战略自主遭遇挫折,对美 战略依赖程度加深。总体来看,乌克兰危机严重削弱了俄罗斯和欧洲,美国成为最大的获利 者。

3.中国对乌克兰危机的看法和应对有哪些?

乌克兰危机持续,对中国的影响除了直接经济损失,也直接影响中国的战略空间,恶化中 国地缘政治环境。2023224日,中国外交部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提出12点主张,始终本着客观公正态度,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中国站在和平一边;在单边制裁与对话谈判之间,中国站在对话一边;在拱火浇油与降温灭火之间,中国站在降温一边。时间将证明,中国的立场是负责任的,也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教学中,要引导员工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美西方一些国家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危害,避免受网络偏激言论的影响;要结合中国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全面了解中国政府推动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政治主张,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做世界和平的维护者。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公报》,新华社,2023 02 28 日。

[2]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求是》,2023 年第 16期。

[3]《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今年以来引领中国经济 持续恢复、稳中求进述评》,新华社,2023 08 02 日。

[4]习近平:《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求是》,2023 年第 04 期。

[5]《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人民日报》,2023 07 05 日。

[6]国家统计局:我国 劳动力市场趋于活跃,就业形势总体改善,2023 07 18 日。

[7]国家统计局:今年以来就业形势总体改善,2023 08 15 日。

[8]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 斗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 年。

[9]《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提供有力支撑》,《人民日报》,2023 05 30 日。

[10]习近平:《加强基础研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求是》,2023 年第 15 期。

[11]习近平:《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求是》, 2023 年第 14 期。

[12]《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人民出版社,2022 年。

[13]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写《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 思想概论》,人民出版社,2023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人民出版社,2023 年。

[15]《习近平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 系和能力现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人民日报》,2023 05 31 日。

[16]《习近平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网络强国 的重要思想大力推动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2023 07 16 日。

[17]《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人民出版社,2022 年。

[18]《俄乌冲突一周年回望:推动世界格局进行深度调整》,新华社,2023 02 23 日。

[19]习近平:《共迎时代挑战,共建美好未来一一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第一 阶段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2 11 16 日。

[20]习近平:《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团结协作,实现更大发展——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 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3 07 05 日。

[21]习近平:《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 2022 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22 04 22 日。

[22]习近平:《在成都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员工夏季运动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的致辞》,《人 民日报》,2023 07 29 日。

 

 

 

 

作者:     2023/11/09(Top) 返回页面顶端
 
上一条: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召开课程建设工作会议
下一条:“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组织老师收看“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
 

版权所有 © 2018-2024 十大靠谱网投平台(中国)有限公司 访问计数:

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电话:028-86291673

经理信箱:SAUmkszyxyyzyx@163.com    纪委信箱:SAUmkszyxyjw@163.com